品經典誦讀 展自我風采 ——記培智部師生朗誦比賽活動
2018-07-04
為了進一步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以拓寬培智部學生閱讀視.......
培智部教育對象以智障、自閉癥兒童為主,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生活化課程、康復評估等,注重學生生活實踐、自理能力培養、行為矯正和潛能開發、力求把孩子培養成為適應家庭和社會生活的自立或半自立公民。
培智部主要開展的專業課程有:中餐烹飪、康復按摩、計算機應用、美容美發、手工編織、超市管理等。
歷年來,學校重視智障學生的體藝發展,積極參加各種集體藝比賽活動,先后獲得體育項目獎牌160余枚,參演節目《母親》獲山西省第六屆特殊教育學校藝術匯演啟智獎,參加美術比賽先后100余人榮獲等級獎。學生畢業后多在理發店、按摩店、超市、廠礦企業、廣告公司就業,也有部分學生在父母的支持幫助下個體經營且發展較好。
育傳統美德 揚愛國之心---我校聾人部開展端午節系列活動
2018-07-04
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將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
聾人部教育對象是聽力障礙、言語障礙學生。主要通過口語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教育為特色,為聽障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注重“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不僅對學生傳授文化知識、補償缺陷、培養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與人溝通,融入社會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校針對學生開展九年義務教育及職業高中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嚴格按照《國家聾校課程設置實施方案》進行編排,并文化課的基礎上還開設有舞蹈、美術書法、體育、計算機應用、服裝縫紉、手工編織、茶藝、美容美發、陶藝等專業課程;職業高中階段主要以學生職業技能的學習和培養為主,旨在讓學生掌握自立生存、適應社會的一技之長。
學生在參加歷屆殘疾人運動會先后榮獲金牌13枚、銀牌16枚、銅牌16枚;先后參加國家、省、市級單位組織書畫、手工作品比賽榮獲特等獎2名、一等獎15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13名,還有五名教師分別獲得了輔導獎;學生節目《姥姥門前唱大戲》、《勇敢的做我自己》、《紅棗情》等十多個節目參加山西省歷屆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藝術匯演榮獲一、二、三等獎;5名學生被北京市殘疾人藝術團錄取,6名學生被石家莊恒愛藝術團錄取,4名被北京讓愛飛翔殘疾人藝術團錄取。百余名聾啞學生通過在校學習服裝縫紉專業留在學校服裝廠就業、自主創業和社會服裝企業就業。
“動手動腦,探索科學” ---肢盲部開展科普知識公益講座活動
2018-07-04
近日,我校肢盲部邀請了呂梁學院物理系志愿者學生進行了.......
肢盲部主要針對肢體殘疾和盲(低視力)學生開展九年義務教育及職業高中教育。另開設工藝美術、手工編織、計算機應用、康復按摩、器樂等實用專業課程。教學中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注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營造高效課堂。課余開展多彩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明白道理,在自主中學會做人,進而激勵學生自強自立,奮發向上,永不放棄的精神。
現有在校生70余名,歷年來參加國家、省、市級體育比賽50余人次獲獎;繪畫比賽30余人次獲獎;學生手工作品制作精美,種類繁多,有絲帶繡、十字繡、毛線繡、段段繡、布藝、串珠、復古浮雕制作、刻紙......在多次展覽中,受到了參觀者的一致好評。先后有30人次學生分別被太原中等特殊教育學校按摩專業、山東泰山醫學院計算機專業和針灸專業、呂梁衛生學校、呂梁經濟管理學校錄??;15余名肢殘學生通過學校服裝縫紉專業的學習留在學校服裝廠就業;部分畢業生在電信、旅游、餐飲等方面自主創業、勇于拼搏,努力開辟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迎元旦“創意燈籠 點亮祝?!庇H子制作活動
2018-07-04
為了喜迎元旦節的到來,我部特舉辦一次不同以往的活動,.......
我??祻椭行氖且凰C合性的專業康復機構,成立于2011年,是呂梁市貧困聾兒、智障兒童、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救助項目定點機構及成人助聽器驗配項目定點機構?,F有教師6人,學生26人,其中聾生10人,智障學生9人,孤獨癥學生7人。我們根據每個兒童的特點及個體差異,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康復目標,定期檢查 實施情況,評估康復效果,做好階段性工作總結,善于發現不足之處,揚長避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既遵循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原則,又注重殘疾兒童個性化發展的目標。
教學中,結合本校實際精心組織開展各項活動,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開設以學前教育為主導的各科適合殘疾兒童發展的課程,每門課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和計劃(年、月、周、日計劃)。
康復中,我們不斷探尋提高康復質量的方式方法,堅持集體教學和個別化教學相結合,針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每生每天安排30分鐘以上的單訓時間,并根據每個殘疾兒童的基本情況建立個別化康復教育檔案,及時記錄每個孩子的成長足跡。每學期末,對殘疾兒童的康復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將評估的情況作為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的依據。
生活中,安排以實踐為主的訓練內容,貫穿一日學習生活流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殘疾兒童養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中,堅持趣味性原則,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殘疾兒童展開教育和訓練,把教學的全過程安排在教學活動之中,將抽象的概念知識,滲透到活動之中,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在游戲中學習,在生活中訓練。
我校對所有篩查收訓的0-6周歲殘疾兒童開展摸底調查,利用國家、省康復項目的專項資金,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減免管理費、康復費、伙食費等費用共計1.2萬元/年,以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 經過訓練,兒童在生活自理能力、認知水平及語言表達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提高,成效斐然。